中文名 新闻学专业 学科门类 文学
新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,属文学类专业,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,授予文学学士学位。该专业学科主要以文学、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,同时又与哲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。专业具有较强的政治性,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政治立场。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融合性,要求教学能紧跟传媒实践的快速发展,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,能够胜任未来新闻传播相关行业的工作。
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。
设置背景
新闻学首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传来中国的,鸦片战争前后,他们在出版一批中、外文报刊的同时,也开始向中国读者零星介绍报纸的观念和知识。第1篇新闻学的专文是《新闻纸略论》(1834),它简略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、新闻自由和西方报刊出版的现状等问题。外国传教士的新闻论述,强调报刊在传播西方文化知识、推进中外人士联系的重要作用,反对清廷言论专制政策,其用意在为他们的报刊自由进入中国制造舆论。
1854年,洪仁玕在《资政新篇》中提出整套办报方案,主张通过报纸发挥“收民心公议”的作用,这是中国人最早发表的有关报纸的论述。
自19世纪70年代起,随着中国人自办报纸的兴起,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报纸作用、功能的探讨,日渐增多。王韬、郑观应、陈炽、何启、胡礼垣、陈虬等一批改良主义思想家,纷纷著文阐述报纸在牖新知、开风气、通民隐、达民情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的作用,要求把报纸作为推动国家富强的工具,同时对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表示了强烈的不满。在维新运动的办报热潮中,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强调了报纸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意义,突出了报纸的“去塞求通”、联络同党、权衡国是的职能,显示出维新派运用报刊发动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意向,这是中国新闻学的开端。
培养目标
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。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以国家政治、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,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,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,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,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,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。